Build content before design

內容於設計之前:給設計者的寫作建議

前言

設計 UI 不僅僅包含圖形介面,也包含文案寫作的規劃,設計者應該要能夠理解內容並為其服務。

UI 介面當中文字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內容,文字充斥在設計的每個角落,它們是最有威力的設計元素之一,以極為精簡的形式傳遞深刻的意涵。這篇文章想分享設計與內容可以是相輔相成的概念,並且討論設計者在沒有內容的情況下設計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問題。

設計為內容服務嗎?

你同意設計應該為內容服務嗎?

Dribble 網頁分類
Dribble 網頁作品時常被詬病過於花俏無用

視情境而定。

關鍵在於設計於產品當中的角色,如果設計本身就是目的,那麼內容甚至可以為設計服務,但網頁的特別之處在於,各式各樣的使用者或族群都應當可以透過網路接觸,「網頁的初衷即是開放與無障礙」

因此網頁 UI 設計者的職責不再只是設計介面,而是能夠理解內容並為其服務,現今環境比以往更加期望設計者可以兼顧兩者,並達成「設計與內容同步進行」的流程。

最終,設計為誰服務並沒有單一絕對的答案,視產品類別目標受眾而定,「設計不一定為內容服務,但一定要替使用者著想」。

建議一:文案應與設計相互配合

文案直接或間接的都會影響設計呈現方式,以我的經歷來說就時常遇到語言的表達形式不同(篇幅長度、閱讀習慣、文化背景不同)導致設計的呈現方式不同,像是:中英文長度與閱讀方向有極大的差異、中文字體於網頁上的可行性……

觀察許多套版網站或者是不同的樣式庫會發現單純的「換皮」感覺上就是不太對勁或是太相似,原因也在於文字與內容的呈現方式沒有靈魂,內容與外觀脫節,因此提倡可以多觀察與借鑑大型設計團隊橫跨地域的設計規範,透過文字替產品打造獨特一致的聲音:

或是尋找類似文化背景的設計案例,更好的理解文案與設計的關係,像是我喜歡到同在漢字文化圈內的日本網站🔗中尋找靈感:

muuuuu.org 網頁截圖
muuuuu.org

時時刻刻留意文案與設計的關係,並且尋找最適合的方式來呈現。我也特別喜歡瀏覽不同種類的個人網站,因為這些網站通常會有更強烈的個性,也最能夠看到設計者如何處理文案與設計整體搭配的關係,推薦可以到網頁東東工具箱看看我覺得有趣的網站。

建議二:留意假內容填充或被忽略的文案

在沒有內容的情況下設計,通常會使用假內容來填充,像是 Lorem🔗 假篇幅生成器。我們將文字視為設計中可被點綴的細節,但實際上它是產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用戶與內容互動而不單只停留於表面的設計。

UI 拆解大致由以下三種基本文案類型所組成:

  • 界面文字:通常被稱為 UI 文字或微文本,它是深度融入界面中的文字,例如表單字段的標籤、按鈕上的文本、網站上的導航標籤、錯誤訊息等。通常由單個詞或短語組成。如果從界面中刪除這些文字會導致界面「崩潰」或極其難以使用。

  • 產品文字:與網站、產品、應用程序、體驗的功能密切相關的文字,但不一定是界面的直接部分——例如引導郵件的正文,或者變更日誌中應用程序更新的描述。這是專注於幫助或支持讀者的內容。

  • 行銷文字:這是主要用於填充銷售或促銷角色的長形寫作。這是專注於說服讀者的內容。

「設計當中的寫作」並不全然是行銷用途文字,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介面文字,此外包含但不限於:

  • 頁面標題與 meta 資訊
  • 錯誤、警告、建議、幫助訊息
  • 使用引導
  • 縮圖圖示
  • ……更多

統整下來這些與用戶關聯的使用者體驗寫作(UX writing)是一個獨立有趣的領域,並且也值得設計者去關注。

總結

當留意到問題存在即是成功的一半,剩下的另一半需要持續的察覺並實踐在日常當中,我相信開啟對於用戶的關切之心,是好設計的核心要素。

我也尚在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與角度,你也可以嘗試透過描述看看使用者體驗與設計之間的關聯,以及如何讓兩者相互配合,藉此來釐清觀念與想法。

延伸閱讀